深度观察 | “并联之王”阿童木机器人:这个NO.1只是开始
从攻克并联机器人国产空白,到问鼎销量全球第一;从聚焦单一品类,到布局SCARA、人形机器人多线并进。阿童木机器人的成长脉络,恰是一部中国企业在巨头环伺的工业战场中,为中国智能制造写下的自主创新实录。
站在车间入口,冷风机的气流席卷着金属味扑过来。传送带的嗡鸣里,混着机械关节转动的 "咔嗒" 声......

这是位于无锡惠山高新区的阿童木机器人新工厂。这座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的万平米基地在上个月底刚刚投入使用,它不仅仅是阿童木融入长三角智能制造核心区域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全国业务布局的关键一步。
2013年,怀揣“填补国产空白”的理想,阿童木机器人的创始团队选择了国内尚属空白的并联机器人领域创业。当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四大家族”垄断,国产化率不足30%。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创业初期,阿童木机器人同样面临着众多初创企业难以回避三大难题——缺钱、缺人、缺市场。
然而转机很快就来了,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阿童木在2015年得到了天使投资人的青睐,赢得资金注入的同时获得了市场化的运营理念。随后几年时间里,阿童木不断得到资本助力,推动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了产业化跨越。
有了资金加持,企业研发团队在技术攻坚上大展拳脚,成功研制并联机器人自主控制系统,在高速机器人领域形成技术领导地位与市场竞争力优势。
技术优势很快就转化为市场优势,据MIR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阿童木机器人连续3年蝉联并联机器人国产品牌销量第一宝座,成为细分赛道国产第一品牌。
到了2022年,不仅继续稳坐国产品牌第一宝座,更是超越所有外资品牌,登顶全品牌第一,成为并联机器人领域真正的“国产之王”。
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止去年底,阿童木机器人已经拥有75+发明专利、69+实用新型专利、24+软件著作权、9+外观设计专利;对“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极致追求,通过深度行业适配实现技术落地,构筑起企业核心竞争力。
阿童木机器人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靠产品技术,还凭借其极致服务体系——“2小时响应、24小时抵达、72小时解决”的客户服务承诺,为他们赢得了市场口碑。
在阿童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客户有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产品必须测试好,才能送往客户现场。
在疫情期间,为保障客户的调试工作顺利完成,阿童木的调试工程师出差后先隔离3-5天,再赶赴客户现场工作;部分工程师因无法入驻酒店而直接住在客户安排的指定地点或集装箱内。

这种服务理念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数据显示,阿童木机器人的复购率超过40%。目前其累计服务超800家规模企业客户,业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已先后在长城汽车、大众汽车、福耀玻璃、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孚能科技、力神科技、浙江晶盛机电以及三星、TCL等企业应用。

天津总部:并联生产基地+职能中心
昆山基地:SCARA智能生产基地+华东区域市场销售服务中心
苏州公司:集成并联机器人产线生产基地+终端业务营销中心
深圳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华南区域市场销售服务中心
成都公司:西南区域市场销售服务中心
河南新乡公司:智能化数字机加工中心
如今,随着无锡基地的正式投产,阿童木机器人的全国版图进一步扩充。作为联盟创始副理事长单位,阿童木机器人特邀秘书长张欢喜亲临,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阿童木机器人创始人、CEO宋涛透露:无锡基地1万平米空间内,1000万元专项投入数控加工中心与SMT贴片线,直指减速器、控制器等“卡脖子”部件的自主研发。
这座现代化工厂,峰值产能可达年产5000套协作码垛机器人及2000套并联机器人,为推进国产替代夯实地基。
从渤海之滨起步,不知不觉间,阿童木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智能制造高地”完成产业布局。
并联机器人虽是阿童木机器人在行业安身立命的根基与核心技术壁垒,却远非其雄心的终点。
2019年,公司正式立项进军全新赛道——自主研发高速SCARA机器人。在持续深耕传统并联优势领域的同时,强势进军锂电、光伏、汽车电子等新兴行业,开拓高附加值应用场景。

凭借在并联领域长期积累的“高速、高精度”核心技术优势与深厚的产业链资源,阿童木在高速SCARA机器人的研发道路上高效推进,显著缩短了技术转化与产品化周期。
此外,阿童木在协作码垛工作站、运动控制产品、装箱工作站、视觉系统以及核心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而阿童木的蓝图,远比外界看到的更为宏大。
2025年,“具身智能”浪潮席卷而至,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阿童木机器人迅速响应这一历史性机遇。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协同发展大会上,隆重推出天津首款人形机器人—— “天兵一号” 。

“天兵一号”定位工业级人形机器人,但并非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简单升级,而是面向未来复杂、柔性生产需求的革命性突破。作为首款应用并联结构设计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搭载37个自由度,融合高精度运动控制能力,为突破传统制造桎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路径。

不久前,“天兵一号”还登上了央视大型创投纪实节目《赢在AI+》的舞台。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前瞻性的AI战略布局,阿童木机器人在全国700多家参赛企业中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半决赛斩获“机器人”组第一名,并成功跻身《赢在AI+》全国30强。
就像阿童木机器人CEO宋涛在一次访谈说的:“10年前,我们讲机器人值得干十年,我觉得现在这句话应该讲成AI+机器人值得再干十年。”
未来,“天兵”已至,征程未尽。在具身智能浪潮来袭的时代,期待阿童木以自研为笔,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制造图景中,写下更恢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