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款人形机器人 | 阿童木“天兵一号”发布
“弯腰捡起产线上的螺丝钉,绕到设备背面排查故障,举起10kg物料精准投料......”这些过去只能由人类完成的‘柔性动作’,这台人形机器人都将能承包。”在第二届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协同发展大会上,阿童木机器人董事长刘松涛向观众介绍。
其身后聚光灯下,一台身高1.4米、体重70公斤的银色人形机器人以一组“移动向前、挥手、扭腰、转身归位”的连续动作完成首秀。

& 工业机器人赛道积极拥抱“具身智能”
随着全球制造业从“规模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传统自动化设备因难以适应混线生产、非标操作与突发工况的柔性制造需求,暴露出多品种切换成本高、复杂工艺依赖人工、系统响应滞后等能力瓶颈。据麦肯锡《2025全球制造业趋势报告》,混线生产、非标操作、突发工况三大挑战导致全球制造业年损失超4700亿美元。
企业以“柔性化”、“智能化”为核心重构自动化生产体系,已成为应对全球制造业转型浪潮、突破传统刚性生产桎梏的核心趋势。而这款由阿童木机器人研发的 “天兵一号”人形机器人,作为天津首台具备空间适应性、任务泛化性、人机协作性的人形智能体,凭借仿生结构、算法生态、并联结构应用三大创新设计,为当下人形机器人设计提出新的机构创新。
"这是天津本土企业首次突破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壁垒,其设计理念直击产线柔性化升级的痛点",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张欢喜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 参数深潜:工业级“并联战士”的“类人工程学”
在设备演示中,“天兵一号”展现出与传统设备截然不同的作业能力:当模拟产线上的工件意外坠落时,人形机器人能快速完成"弯腰-抓取-复位"动作,整个过程耗时几秒。"传统机械臂需要重新编程才能处理这类突发状况,而人形结构的天然优势在于空间适应性。"阿童木工程师强调。
从技术文档披露的关键指标看,三大创新设计堪称“工业级刚柔并济六边形战士”:
& 三十七自由度仿生设计:“天兵一号”的硬件设计充分遵循“类人工程学”原则,全身搭载37个自由度仿生架构,覆盖颈部6-DOF、腰部6-DOF、单臂6-DOF+灵巧手6-DOF、夹爪1-DOF及底盘6-DOF,超冗余自由度布局可充分覆盖机器人全域运动。
结构层面,颈部采用超轻量微型并联机构,自重<1kg,可在Ø110×30mm空间内实现±30°俯仰/偏转,可搭载6kg负载的感知设备,如工业相机,陀螺仪;腰部则采用创新性过约束并联机构,由6组航天铝合金支链构成,最大负载200kg,具备极好的结构稳定性和高负载能力。
在这种创新结构设计下,“天兵一号”能够像人类一样出色完成躯干扭转、倾侧等复杂动作,配合单臂6-DOF+灵巧手6-DOF的组合,可完成绕背插线、曲面贴合等复杂动作。
值得关注的是,阿童木团队并未选择时下热门的双足行走方案,而是采用轮式底盘+上肢仿生结构的设计逻辑。"工业场景需要的是稳定性和效率,而非纯粹的人类行走仿生。"阿童木工程师解释称,这种务实的技术路线或许将使其能快速落地。
& 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跃升:8颗Arm Cortex-A78AE核心组成“天兵一号”实时决策系统;NVIDIA图形处理单元拥有 1792 个 CUDA 核心,支持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在线训练,使路径规划响应时间极大压缩。在此算力基座上,配备深度相机、激光雷达与12个触觉传感器构建起三维感知网络。

当被问及这种闭环设计有什么样的价值输出时,“打个比方,在半导体封装测试场景中,当传送带上的晶圆盒偏移5cm时,机器人通过视觉-触觉跨模态补偿算法,在0.3秒内动态调整抓取轨迹,最终以零碰撞完成任务,”“天兵一号”研发工程师解释。
& 从“机器逻辑”到“类人决策算法升维”:“天兵一号”搭载混合感知规划系统(HPS),创新性融合快速探索随机树、模型预测控制、模仿学习框架算法模型,这种融合优化使得机器人在工业实践中能够强化学习,动态规划路径,提升自主作业效率。

& 产业协同:京津冀智造的“飞轮效应”
“天兵一号”的诞生背后,是天津机器人产业链的厚积薄发。目前,天津已形成“上游核心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联合广东、安徽行业协会签署的三地合作协议,将打通京津冀技术研发、粤港澳应用市场、长三角供应链资源的协同通道,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注入跨区域动能。

& 未完待续:技术深水区的伏笔
“今天的发布只是起点。”刘松涛在现场透露,“我们正在对它进行相关应用场景的训练,让它具备一定的智能决策的能力和行为,比一般工业机器人更智慧、更聪明,将来把它应用在食品、药品、电子、新能源等行业,估计7月份就可投入应用。”
据悉,天兵一号的进化将遵循“硬件-算法-生态”的进化模式:
. 智能运控系统: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计划于Q3开放开发者接口,支持客户自定义动作库;
. 仿生关节2.0:航空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型关节模组,目标将扭矩输出提升至200N·m,同时实现10年免维护寿命;
. 产业生态联盟:“具身智能协同发展计划共同体”已吸纳宇树科技、优必选等40余家产业链龙头,未来将通过联合研发加速技术转化。
当身高1.4米的“钢铁工友”走进车间,它带来的不仅是多任务场景泛化能力的可能,也是创新边界的拓展: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转而专注于创造性决策,这或许正是中国智造向全球产业链顶端攀升的关键一跃。